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優化原則是在滿足結構安全和耐久性前提下 ,盡量減少水泥用量 ,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強度 。采用大型有限元計算方法模擬實際施工過程進行仿真計算 。計算時考慮混凝土分層 、澆筑溫度 、施工間歇期、混凝土水化熱 的 放熱規律、養護方式、冷卻管降溫 、外界氣溫變化 、混凝土彈性模量變化 、樁基約束以及混凝土徐變等復雜影響因素 。
根據混凝土內部溫度分布特征,承臺內部冷卻管按照冷卻水由熱中心區域流向邊緣區的原則分層分區布置,且上下層冷卻管相互交錯,每層冷卻管進、出水口相互錯開。 承臺混凝土共布設6層冷卻管,其中第1層混凝土布設3層冷卻管,第2層混凝土布設3層冷卻管。冷卻水管均為φ40X2.8mm的黑鐵管,其 水平間距為0.8m,冷卻水管進出水口布置見下圖。
控制澆筑層厚度主要目的是降低水化熱溫升 ,以減小溫度應力 。薄層澆筑有利于層面散熱 ,有利于降低最高溫升和內外溫差,便于立模及鋪設冷卻管。根據有限元計算結果并考慮實際施工過程方便的原因,檳城二橋承臺分兩次澆筑,第一次澆筑 3.0m高 ,第二次澆筑3.0m,兩次澆筑間隔7d左右 。每次采用30cm分層連續灌注 ,加快混凝土表面散熱速度,減緩澆筑強度,利用澆筑面散熱 。